【获奖论文】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辽西北发展的政策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荣获第八届“辽宁法治论坛”三等奖)

                               宽甸满族自治县公安局   宋福堂

突破辽西北战略的提出

    2003年中央提出《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再次要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要继续发挥对内地的经济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和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之后,辽宁省委省政府根据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构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开放的战略构想,同时推出建立以沈阳、鞍山、抚顺、营口、本溪等七个中部城市为核心的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重大战略举措,继“五点一线”、“沈阳经济区”建立和快速发展之后,辽宁又举全省之力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2008年11月14日,辽宁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突破辽西北战略工作会议,对全面启动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进行了部署,出台了《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突破辽西北战略的目标、任务和战略措施,以使相对落后的辽西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构成了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促进辽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拼搏,“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已纳入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建设已纳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示范区,成为新崛起的国家环渤海经济圈的两个重要支点。突破辽西北战略就成为辽宁经济社会在“十二五”时期的重点攻坚目标。辽宁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基本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行列。《规划》强调了经济增长和结构性调整要提高科技含量和发展质量,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强调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规划》指出,加强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振兴,关键在于把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社会管理模式转型这条主钱,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使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得到破解。辽宁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这样的目标,突破辽西北战略的成败,无疑就成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任务,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辽宁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落实好中央“十二五” 规划具有划时代意义。

辽西北地区的发展优势

    辽西北地区主要包括朝阳、阜新、铁岭三市,从地缘角度和发展规划上它是一个区域概念(铁岭、阜新两市已纳入沈阳经济区),这个区域是辽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是辽宁解决发展问题的一个瓶颈,在“十一五”发展过程中,通过这一地区的自身努力和“五点一线”经济区、沈阳经济区的带动辐射下,已取得了很大发展,新技术、新能源、设施农业、环境治理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具备了实施突破性发展的攻坚战时机和条件。 

    辽西北地区发展的资源优势。阜新、铁岭的煤炭蕴藏量都在十几亿吨以上,朝阳铁矿、钼矿蕴藏量都在三至五亿吨以上,锰矿蕴藏量在数千万吨以上。这些自然资源在辽宁乃至全国都是位列在前的;辽西北地区土地面积4万余平方公里,占全省近百分之三十的土地面积,而人口却是全省人口的近五分之一,农业是其主要的生产方式,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又是发展畜牧业和发展风力发电得天独厚的天然风力发电场和牧场;辽西北地区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为项目投资提供有利条件;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具有产地、运输、市场辐射上的优势;在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衍生品、提高附加值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当然这些优势既是现实的,但在很大程度又是潜在的,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空间。

    辽西北地区发展的投资优势。为促进辽西北地区加快发展。沈阳、大连、鞍山市分别帮扶阜新、朝阳、铁岭市;突破辽西北战略的众多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平台,必将使辽西北地区成为辽宁开放的新高地,充分利用辽西北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搞好资源开发和深加工,从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一批项目落户辽西北地区,用项目的突破带动产业的突破,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已势在必行;我省突破辽西北战略的一百个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总投资二千五百亿元,涵盖了冶金、建材、化工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省政府在基础建设、发展设施农业、企业技术改造、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都向辽西北地区倾斜。我省对辽西北地区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持力度。各项建设项目正在落实,大部分项目已经做好了调研、规划、环境评估等工作,其中需要国家核准的项目,已得到国家的支持。

    辽西北地区发展的区位优势。辽西北地区北与内蒙古接壤、西与河北省接壤、东与吉林省接攘,对于扩展市场辐射、贸易交换、商品流通和技术交流具有优越的条件。目前在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方面,已启动了 “彰通高速”、 “阜盘高速”、 “调铁高速”、 “开西高速”、 “绥凌高速”和巴新铁路、锦赤铁路、阜朝快铁、叶锦铁路、铁河轻轨及朝阳机场扩建改造工程,构建起通向东南西北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和空运交通网;已实施“辽西北边界防护林”、 “三北防护林”、 “荒山造林”、 “防沙治沙”等大型环境工程,到2012年将实现荒山基本绿化、土地沙化得到基本治理;重点河流河道实现生态化建设。从而使辽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辽西北地区发展的人才优势。国家和省内对口支援的三市派出精干人才队伍,加强对辽西北地区的建设人才培训,并对重点项目、地质勘测等给予人才上的大力支持。沈阳市为支持辽西北地区,制定了大范围全方位的职业教育支援计划和具体措施,正在分步骤实施,并在财政上安排一定数量资金,用于学生生活补助和助学金;辽西北地区每年可以拿出2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企业生产建设。

充分发挥辽西北地区的资源优势

    积极稳步推进现代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在统筹好城乡发展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工业化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以城镇化建设促进工业化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力推进现代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引擎。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同样是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强大牵动力,充分发挥辽西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就要在资源开发利用上,把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制定具体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计划和制度,确保资源不浪费、不流失,确保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要统筹好城乡、区域发展、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好土地征用、房屋动迁对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加强改善民生和社会保障工程建设,确保动迁群众生活有提高,市场内需得到加强,群众消费水平得到提高,经济社会保持良性发展势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开发利用资源的保障,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是经济结构调整。辽西北地区老工业相对较少,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带动下,在全省的推动下,在启动一百个资源和深加工项目、在总投资二千多亿元的巨大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条件下,要做到高起点、高标准落实建设项目。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要彻底打破依靠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坚持以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的经济增长方式,在项目建设上要着眼于能够促进内需、引领消费、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上下功夫;要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树立自己的品牌。把引进和消化相结合,开放和发展壮大自己相结合,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使机器制造业、原材料生产、新能源新材料开发产业、农产品深加工、服务业、旅游业等领域更多地成为支柱产业。制定法规、完善制度,严格控制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研发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能源、绿色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把有限的不可再生能源用在发展的刀刃上,便其真正成为现代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制定和调整好科学的资源开发法规和计划,坚决禁止乱开乱采、乱审批现象。在资源开发利用上要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低效益的企业,建设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高附加值的企业。因此,政府应当在投资市场上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加大政府依法对投资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职能,以保证经济社会建设规划和各项建设资金有序开展、合理利用。在财政、信贷、税收、土地使用、项目开发等方面紧紧抓住地区的发展规划目标和国家对东北地区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和适时调整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和严格的审批制度,制定明确的严格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土地、环境开发保护法规,杜绝低效益投资、重复建设等乱用资金乱占资源现象、随意侵蚀耕地、随意破坏自然环境现象。处理好生产建设和保护土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关系。土地是民族的生命之本,发展是民族的生存之需,开发建设要用土地、城镇化建设要占土地,粮食安全要靠土地保障,如果不慎用土地,乱批乱占,不注重环境保护和建设,肆意吞噬植被和湿地,不仅会影响当前的发展质量,也会给子孙后代带来灾难。在重点建设好大项目、龙头企业的同时,还要注重中小企业的发展,因为我国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离发达阶段还有较长距离,就业,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好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百姓生存的基本依靠,是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促进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民生问题,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经济体,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和监管力度,在资金投入、技术改造、项目开发上制定政策向中小企业适当倾斜,应避免在中央和省为拉动内需而加大向市场投资的时候,在具体资金投入上把大量的资金只投入给高科技、大生产线、用人少的高端企业,从而使百姓“光听雷声不见雨”,国家宏观政策本想让百姓多挣点钱,增强百姓的购买力,拉动内需激活市场,可再大的资金投入,百姓没挣到钱,少部分人钱挣得再多,也无法解决扩大内需、增强地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问题。中小企业的建设应主要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养殖业种植业方面,如与大企业相配套的零部件生产企业、饮食业旅游业、农产品深加工等。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辽西北地区的水利资源有辽河、柳河、大凌河、绕阳河等,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些宝贵的河流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要充分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这些河流,河流的生生不息,来自于自然生态,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本地区的荒山、荒地、荒滩的植树植草扩大植被覆盖率建设,加强对河道的管理和维护建设,在大步伐、快速度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好,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不要忘记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自然环境和其健康质量,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利用好水资源,要把兴修水利和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地方政府应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纳入宏观调控的重点,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依法保护和培育生态环境,充分开发水电能源,充分利用水利灌溉和改善气候环境、为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提供保障;应进一步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风力发电体系建设,使其成为覆盖整个辽西北的新能源和新的支柱产业;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稳步推进核能发展;要在有计划、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好草场草园大力发展畜牧业,使畜牧业成为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业。

    突出特色产业、加快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要根据地区产业潜力和发展特点,抓好特色产业培育、突出产业特点,加快建设特色产业聚集区:如机械加工及零部件制造业聚集区、新材料生产聚集区、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光伏产业等新能源聚集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聚集区、林木加工产业聚集区等;要重点推进一百个资源开发利用和深加工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以新型能源、煤炭和煤化工、精品钢材、有色金属深加工、新型建材等为主的新的大型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在特色产业和聚集区建设中,要充分体现科学规划、有序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在做好五个统筹的基础上,在规划设计、价值评估、投资融资、发展规模上搞好科学的发展计划和法规建设,使经济建设具有科学性、长远性、环保性,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充分兼顾现实利益与长远规划、生产建设与保障民生、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辽西北地区许多地方还属于贫困地区,在投资融资、项目设计、发展计划、财政预算、政策法规制定等方面都应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的要求放在首位,要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全省人民对辽西北地区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体现在实现好、服务好、落实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不但要对支持辽西北建设的知识分子、大学生、干部给予优厚的待遇和关怀,还要对参与建设的广大工人、农民给予真诚的关怀,尊重他们的主人翁地位,要依法做好劳动安全保障,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这是促进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硬条件,要摒弃那种用低工资低待遇换取企业发展的旧有思维和发展模式,把做好提高职工群众的工资待遇和生活水平作为扩大内需、增强社会消费水平、推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真正把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真正做到缩小贫富差距。在此基础上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建立科学管用的依法行政评估制度。推动科学发展,实施发展战略,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障,有了好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法律法规,根本在落实。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评估制度,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要充分体现和重点依据其在落实发展计划、执行各项方针政策、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方面的具体表现,把那些认真践行科学发展、顾全大局、作风正派、依法依纪办事、坚持权为民所用、肯于吃苦耐劳、工作做得实、质量好、现实和长远效益好、群众欢迎者树为典型,选拔到重要岗位;要坚决对那些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者、乱用公权者、肆意侵犯公众利益等行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充分体现法律制度的威严、依法治国的严肃性,充分体现用科学的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保障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建设好创业软环境

    软环境建设,是突破辽西北地区战略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要创造优良的服务体系、文化体系、环境面貌,这是吸引投资、鼓励创业、聚集人才的基础要件。软环境建设重在体制机制建设,要做好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法律法规建设重点突出做好以下方面:

    首先是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当中的重中之重是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政府部门要彻底转变职能、转变观念、转变工作方式,政府要加大力度引导和完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健全市场功能,充分依靠市场对生产、投资、商品、资金、劳动力、技术、金融、贸易等经济要素的调节整合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能应当是研究宏观调控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搞好民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好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关系;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彻底克服官本位思想、以管理者自居、官僚主义作风,要充分引导和依靠人民群众、依靠基层组织、依靠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管理好自己的事情,要精简机构、权力下放,简化行政审批制度,能在一天办理的事情,决不让人一个月才能办下来,能在一个部门办了的事情,决不让人跑十个部门才能办结;健全行政监督制约机制,克服行政过程的腐败现象,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树立起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要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好社会矛盾,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要健全金融、保险、证券、信贷等服务体系,畅通融资渠道;要建立起大型物流中心,确保企业在出口、贸易、货物运输、仓储、办理税务等方面方便快捷;要培育起健康健全的文化市场,烘托地区文化特色,打造历史、现代、商业相结合的文化品牌,发展好文化产业,丰富文化内涵,活跃创业生活,用先进的文化品牌推动商业品牌的树立、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餐饮业、中介机构等第三产业,突出地区服务特色,打造地区服务品牌,增强地区吸引力;要搞好美化优化净化环境工作。要建立起严格的治理污水排放、垃圾处理、街道、河道清理制度,依法彻底治理脏乱差现象,老城区要净化美化环境,新城区要搞创意美化。建设山清水秀、空气宜人的人居佳境,打造地区魅力;要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老百姓中加强道德教育、文明行为教育和养成。在卫生、礼貌、爱护公物、做事、待人等方面讲究文明、讲究品位,给人以良好的感受和印象。

这些软环境建设是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地区经济高标准高质量持久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必须充分发动各方面力量把它做好做扎实。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高标准优化产业结构、科学化设计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永恒课题,产业结构是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它是由一定时期生产力水平、劳动对象、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一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等因素决定的,它的变化总是要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劣,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所以我们要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促进产业升级,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不断打造创新品牌、开拓和占领市场制高点。为适应国家“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和辽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辽西北的优化产业结构应当制定统一的发展计划和法规,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适时调整,要使计划法规符合地区发展实际,充分体现:依托精品钢材、有色金属深加工、新型建材、煤炭化工、机械零部件制造、建设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等一批新型产业集群和一大批技术创新项目大力发展现代工业;以农产品深加工、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木加工产业聚集区、强化设施农业、品牌农业、订单农业、建立一批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计划法规要充分体现以建设一批利用水能、风能、核能、光伏产业为新能源的新兴产业为目标,大力发展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计划法规要充分体现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的精品项目,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能够占据国内外市场的具有自主创新品牌的新产品和名优产品;计划法规要充分体现利用好矿藏、土地等自然资源和国家、省市投资,要把发展的长远目标放在大力发展机械加工、新材料制造工业与现代物流、金融、旅游等第二和第三产业上,建立城乡结合、区域协调、工业主导、科技引领、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计划法规要充分体现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双重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自主创新,创立自己的核心技术、打造自己的品牌;计划法规要充分体现坚持科技引领、创新支撑、改革促进,建立产业发展的集约式、集群式、协调式发展格局,建立起落后产业、企业淘汰机制,形成大企业、小企业、个人作坊协同作战,上游产业、下游产业紧密配合,既有主导产业的领先发展,又有百花齐放的多样性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历史性胜利而奋斗。

    加强区域合作、加大对口支持力度。在突破辽西北战略实施过程中,除沈阳、大连、鞍山三市对口支援辽西北三市外,还应在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其他有能力对外支援的市区中,安排出一定数量的市区、制定详尽的对口支援计划和任务,对口支持辽西北三市的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兴修水利和土地沙化治理、荒山绿化等方面的基础性建设,要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方面提供大力援助,并在发展过程中实行互帮互惠、互利双赢的支援政策,促进对口支持双方双向发展,加大对口支持的积极性和力度;在完善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在项目开发、投资融资、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除调动省内各方面力量外,还要帮助辽西北地区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等地区的区域合作,促使产业内连外延、壮大发展规模。在吸收投资、技术设备引进、聚集人才、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在创业、投资、合作方面加大企业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吸引私企进入更广泛的经济领域等方面改革力度;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加大信贷、税收、物流服务等方面优惠政策扶持力度,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经济建设氛围,营造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区域合作氛围。要不断加强区域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加强优势互补、增加产业之间内在联系,使区域合作得到持久发展,使辽西北地区的发展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洪流中,促进辽西北地区发展进入快车道,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发展需要大合力

    突破辽西北战略关系到辽宁“十二五”规划任务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是一场事关全局成败的大战役,是辽宁“十二五”期间的中心工作之一。在这场战役中,全省上下、社会各界必须凝聚力量、齐心协力干事业谋发展。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群众都要围绕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打赢突破辽西北这场重大战役,要立足本职、创新发展,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上要紧紧围绕突破辽西北战略和全面实现辽宁“十二五”目标任务规划和设计。如:各级各地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公安机关的两个职能,抓好维稳工作,突出抓好打击防范、打黑除恶,构建和谐发展空间的能力建设;突出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在治安、交通、消防、信访等日常工作和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建立信息化管控、动态化管理机制;在当前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关键时期,适时调整和加强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在保稳定、促发展上加强警企共建,将警务工作前移至生产建设一线,将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警务机制改革的成果体现在服务经济建设的水平上、实效上,建立服务经济建设工作机制,要建立起完善的的信息监控网络、信息反馈网络、群防群治网络,做好群体性事件、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处置预案,要帮助企业做好矿山和建筑工地等的生产安全工作,及时排除隐患;在维护地区稳定保证地区经济增长上要建立高效快捷的服务方式,在办理服务业、特业、工矿、消防、交通、户籍等证照审批和办证方面要由过去的坐堂办理,转变为更多的主动上门办理,使服务更周到,了解情况更真实,工作更扎实,要推进网上办理证照的“绿色通道”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百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维护企业健康发展上要加大市场整治力度,坚决打击制售假冒商品、特别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上要加大对制假造假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要加大对合同诈骗、金融诈骗、信用证诈骗等经济诈骗案的查处打击力度,要加大打击在企业改制、工程招标、土地山林使用权转让上串通投标、暗箱操作、强行低价购买等侵权犯罪行为,加大对专利技术、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依法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有序竞争健康发展;要加大警务改革力度,强化服务职能,推进 “网上公安机关”建设、网上接处警、网上110报警、网上接访、网上法律咨询工作,提高服务质量、软件开发和应用水平,在应用上加大宣传和引导,提高使用覆盖率,强化信息主导警务的执法方式,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面管控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快速反应和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冲突的整体作战能力训练、信息化管控和专业技能训练、准确应用政策法律解决复杂问题能力训练,不断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要做好潜在风险评估,尤其要在劳动关系矛盾、群体性事件苗头、重大涉访问题、大面积拆迁、企业转制中大量裁减员工涉及社保方面矛盾等事件苗头和工作环节上,加大信息反馈和矛盾化解工作。在处理重大涉及全局性社会性矛盾过程中,要依靠上级公安机关和地方党委政府,要早汇报、及时请示,要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取得统一部署、统一行动,把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不安定因素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全面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以大练兵、打造铁军队伍为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诸如“坚持执法为民、树立良好警风”等主题活动,强化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为突破辽西北战略和全面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二五”规划任务目标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还如各级各地税务部门,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地区发展目标,充分挖掘税源,严格控制税赋,要充分发挥国家赋予的税收征管、税收优惠的职能职权,本着“宽税基、低税率、简税制、严征管”的改革要求,充分利用税收杠杆和宏观调控的工具作用,在充分做好调研和管控基础上,加大支持地方经济建设项目落地、生根的支持力度,支持和配合政府的宏观调控计划和建设项目落实,在此基础上,重点做好把住增值税道道课税的关口、看住资源税的计税产量、算好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的账、掌握好营业税的范围变化、控制好房产税的税源,把应征的税赋全部足额征缴上来,确保国家税收和地方一般财政预算目标的实现,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和突破辽西北战役的胜利提供财政保障;再如教育部门,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在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管理型人才、职业技术型人才方面积蓄人力资源,提供人才保障。要注重德育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教育,引导学生和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要教育他们对待家庭、个人、社会敢于担当责任、自谋职业、自我发展的自立和开拓精神,引导他们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干一番大事业的精神和勇气,为突破辽西北战略输送生力军;组织人事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支持辽西北建设的用人政策,在就业、选拔任用干部、职级待遇等方面,加大对支援辽西北建设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人员、青年学生、机关干部的倾斜和优惠政策,鼓励他们为建设辽西北建功立业。

    各地区、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各民主党派,要把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全面完成辽宁“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做为自己的中心工作和第一责任,开拓进取、全力协作、积极投入,要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在充分做好各自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沟通与配合协调;组工部门、统战部门要把团结和发动全社会力量投入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和完成辽宁“十二五”规划奋斗目标作为首要任务抓好抓实,文化部门和新闻媒体要把宣传和推动实施辽西北战略和完成辽宁“十二五”规划奋斗目标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和历史责任做好做实,要充分弘扬在其中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和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事迹,为推动辽西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实现辽宁“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而奋斗。

中国法学网
辽宁法学会
锦州市法学会
安徽省法学会
济南法学会
浙江省法学会
河南法学网
河北法学网
中国普法网
中国宪政网
中国诉讼法律
北大法律信息网